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异味达标为什么还会有投诉?
公司动态

异味达标为什么还会有投诉?

发表时间:2021-12-15

异味即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感觉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味,由于异味污染具有瞬时性、复合性、与个人感觉息息相关等典型特征,导致异味污染与常规大气污染呈现明显差异,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一种感觉,经常会听到各种异味投诉的事件,被投诉的对象也会喊冤,明明自己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都是符合相关标准的,为何还会被别人投诉有异味呢?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达标投诉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下为什么我们能闻到味道。味道是一种人体的嗅觉感官体验,理论上只有物质浓度达到嗅阈值时才可以被人体闻到,异味也是同样的,只有达到嗅阈值的浓度才可以被闻到。

——那什么是嗅阈值呢?

——阈值是表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等的最小刺激量,嗅阈值即指人能够嗅到某种气味时的最小刺激量。

欧洲最早出现有关异味物质嗅阈值的报道,1969年,Leonardos测定了53种化学物质的嗅阈值,作为最早期的嗅阈值研究报道,其测试技术较为简单,测试人员和条件也缺乏规范性要求。

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关注异味物质的嗅阈值测定,目前已有多家研究机构发布了异味物质嗅阈值的测定数据。其中,1976~1988年,日本环境卫生中心发布的采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的223种异味组织的嗅阈值,由于覆盖物质种类多、研究时间长,是日本最权威性的嗅阈值数据,在大量环境研究中得到使用。

由于我国与日本的异味感官测定方法相同,我国以往研究中主要参考日本报道的嗅阈值,但是由于测试方法、测试人员、计算方法等不同,不同的研究机构的嗅阈值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研究者利用我国标准方法对40种常见恶臭物质的嗅阈值进行测定,建立了我国典型恶臭物质嗅阈值库,为后续异味污染研究提供了本地化参数。[1]

嗅阈值就是将气味物质浓度与人体感觉的有机结合,人的嗅觉比仪器灵敏得多,很多异味物质在很低的浓度下(10-9级甚至是10-12级)即可被感知,有很多典型的、常见的恶臭物质的嗅阈值极低,极低的浓度就会被人感知到。但是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时主要是以对人体健康、环境保护等因素加以考虑而制定,其排放限值的设定可能会高于嗅阈值。

以硫化氢(H2S)为例,在上海市地方标准《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中,H2S排气筒浓度限值为5mg/m3,厂界浓度限值为0.06mg/m3,根据我国文献H2S的嗅阈值为0.0018mg/m3,说明硫化氢浓度达到0.0018mg/m3时就会被人嗅到,如果厂界H2S浓度介于0.0018~0.06mg/m3,虽然没有超标排放,但是可能会被人嗅到,出现达标投诉的现象。

SHAPE \* MERGEFORMAT